石河子大学:打造大学生暑期社会“思政大课堂”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8503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3日 18:49   
石河子大学:打造大学生暑期社会“思政大课堂”

“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日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塔城小白杨哨所,感悟戍守边疆的家国情怀和“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赵艳,在小白杨哨所为大学生们讲了一堂思政课。思政课上,赵艳讲述了边防战士爱党卫国、无私奉献、用忠诚守护祖国边疆的感人故事。大学生们认真聆听小白杨的故事,亲手抚摸那棵象征着边防战士的白杨树,从中感受那种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深刻体会“小白杨”精神的历史传承和新时代内涵。

日前,石河子大学兵团精神研学实践团从石河子出发,穿越天山山脉、阿尔泰山,沿着额尔齐斯河的河水一路走来,行程四千多公里,奔赴戈壁母亲展览馆、小白杨哨所、孙龙珍烈士纪念馆、马军武哨所和钟槐哨所等地,通过现场讲学、参观学习、讲座互动、调查研究等形式,展开“大国边疆行走的思政课”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暑假里,石河子大学打造一系列暑期社会“思政大课堂”,5700余名师生走出校门,组成374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日来,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山河,以青春致敬热血,奔赴天山南北基层连队、村庄、企业、医院等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奉献青春力量。他们头顶三伏天的骄阳,脚踏兵团热土,开展党史宣讲、农技推广、健康普查、普法、教育关爱……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石河子大学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与“日常实践”“社区实践”一同计入学生成绩档案。每位本科生在大学第四学期,需任选一个模块组建团队,完成不少于32学时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

在天山南北的基层连队,师生们看发展、话成就,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地带来的蓬勃力量;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们聆听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的故事,接受兵团精神的洗礼;在田间地头,面对基层群众,师生们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科技助农、电商培训、健康义诊等各类服务,让热爱兵团、奉献边疆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石河子大学今年首次安排思政课教师跟随“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同学习生活,开展思政教育指导,为学生们讲授党史、国情教育主题思政课,打造了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堂。

“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荒漠,当地人用坎土曼开垦了万亩良田,以庭院改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十二连一座座漂亮的庭院前,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露为学生介绍了当地从贫困迈入小康、走向富裕的历史变迁。看着未拆迁的老旧土房和隔路相望的美丽庭院形成的强烈对比,学生们纷纷感叹道:“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也是一代代兵团人的伟大实践在边疆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

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柏杨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时空穿梭”的探寻之旅。大家通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了解到新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看着兵团现代化新城的发展历程,柏杨向现场的学生提出问题:“社会历史的发展由谁来决定?”大学生们纷纷回答:“是人民群众!他们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一堂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将祖国边疆发展的广阔图景变为大学生暑期社会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在这里,我收获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我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边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看着孩子们在自己的指导下画出一幅幅漂亮的图画,在第三师五十一团八连参加社会实践的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学生吴易桓高兴地说。

“行走得到的收获还能够反哺回馈到学校课堂。”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说,“在与学生同实践、同感受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能够深入挖掘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以后的教学实践,还能够借此机会了解学情,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